2011年9月15日

我看「無極-采風二十週年作」 《無極》觀眾心得

 
我看「無極-采風二十週年作」  
    李天養(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前館長)


    看「無極」是一場超乎預期的享受,是聽覺的,也是視覺的,和以往純聽覺的感受,完全不同,這是一場有動態畫面的音樂會。所以這一次采風的三場台北表演,不在國家音樂廳,而在國家戲劇院。

    熟知采風樂坊的樂迷一定都知道這個樂團一向迥異於其他樂團,因為除了團長黃正名與團員在樂器的演奏方面持續精進技術之外,也在整體的表演上不斷求新求變,才能在很難經營的台灣藝文環境中,得到廣泛樂迷的支持,而走過二十個年頭。

    為了呈現「無極-一個俠客的春夏秋冬」的主題意象,采風在這齣音樂劇中支出的服裝、彩妝和道具的費用,應該是破了該樂團成立以來的紀錄,而央請專業的整體造型設計老師為樂手們設計造型;邀請專業的編劇和肢體導演編寫流程和動作,讓原本靜坐彈奏樂器的樂手們動起來,並且在走位、舞棍、擊鼓等動作,都有專業的架式與水準,也都創了新紀錄,這一次的演出,對采風樂坊來說,應該也是空前的表演。采風在這齣成立二十週年的創作中,做出許多創新的嚐試,相當成功,可喜可賀,可能為台灣的靜態表演樂團開啟了一種新的表演型態。

    其實,當我們聆賞交響樂時,各種樂器的表演也是分分合合,有獨奏、有幾種樂器合奏、有時候是所有的樂器合奏,當節目設計成動態時,有演奏任務時,樂手就走進幕前,當自己的部分演奏完畢,樂手又進入幕後。樂手們在幕前幕後的進進出出,就型塑出一種聚散的感覺,對照「無極」想表達的人生聚散無常,真是天衣無縫,巧妙極了!

    看完「無極」,覺得還有幾項值得一提的感想:
一、在沒有指揮、不能看譜的情況之下,各種樂器的演奏都能契合各個時點,顯
    現樂手們合作無間的默契,難能可貴,非常精采。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無極是一種渾沌狀態,卻不是黑白狀態,所以在服飾的黑白之外,妝的設計有臉上白色粉底搭配淡淡的紅,然後以燈光的顏色在舞台上打出不同的色調,春夏秋冬不同節氣的渾沌氛圍就出現了。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服裝的設計上,前半段春與夏的勁裝與綁腿,讓樂手們可以用俐落的身手在演奏之外表演棍舞與鼓舞;後半段的秋與冬,則以一襲有長披風的黑衣,和古代俠客所戴的斗笠型圓帽,讓樂手們的舉手投足有俠客的樣態,又展現如行雲流水般的肅殺之氣。既要符合表演主題,又要不妨礙樂手們的演奏和動作,真是煞費苦心。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樂手們在本職之外的付出,最令人感動,為了這齣音樂劇,相信他(她)們在導演的要求之下,花了許多時間苦練走位、武打架式、棍法、以棍擊鼓等功夫,背後一定有許多血淚交織的故事,這也說明了采風之所以為采風,能夠屹立二十年的硬道理。
    最後談一下個人覺得瑕不掩瑜的兩個疑惑:一是整齣音樂劇是東方的天地生成時的無極渾沌概念,主要演奏也全是東方樂器,背景音樂卻是西方樂器演奏,感覺似乎有點不太搭,雖然我們瞭解采風以往就有中西合璧的呈現,在這裡,還是讓我有小小的疑惑;二是黃團長出現四次的現代人造型,也許有前世今生的鋪排,還是讓我感覺他畢竟不是一個俠客。



感謝李天養先生給我們的細心建議和感想,《無極》將繼續努力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